第一节 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概述
关键词:◆专业化发展 ◆基本要求 ◆发展阶段 ◆发展迫切性
一、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及其意义
(一)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1.关于“教师专业”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1]:
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
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育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学习卡9-1】
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业,它是一种要求教师经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的学习和研究,才能获得并保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公共业务;它还要求对其管理下的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
2.关于“地理教师专业化”
地理教师专业化就是把地理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地理教师经过严格的训练和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与地理教育教学工作有关的知识和特别的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主要内容组成了地理教师的素质结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表现:有职业理想和追求,热爱教育事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文化知识;有丰厚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素养;有较高的道德修养,能够把进入更高的境界作为自己修身的自觉追求;经过专门的专业训练,而且有终身学习的迫切愿望和实际行动。
(二)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
地理教师专业化无论是对地理教师还是对地理教育教学都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地理教师专业化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师的社会地位,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到地理教师队伍中来。教师的社会地位既是人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追求目标,也是一种职业及其从业人员对社会贡献大小的标志。要提高地理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必须以深入认识这项职业的专业性和提高地理教师的专业地位为前提,通过专业地位的提高,求得社会地位的改善。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就能充分调动地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该职业的社会竞争力,也就能吸引社会上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这项职业。
地理教师专业化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保证地理教育教学质量。地理教师质量是地理教育质量高低的决定因素,而地理教师的专业素质又是地理教师质量高低的集中表现。只有掌握精深的地理专业知识,通晓教育科学理论,熟悉地理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的人才能做教师。只有清楚地认识地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建立地理教师职业的专业标准体系,加快地理教师专业化进程,才能不断提高地理教师的专业素质,保证地理教育教学质量。
地理教师专业化有利于地理教师教育的一体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和教师培训的统称,是包括教师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的专业化教育。地理教师职前培养的目标是使未来的地理教师具有从事地理教育教学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良好的专业道德,为其专业成长奠定基础;地理教师在职培训的目标是促进地理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他们从知识型向能力型、从经验型向研究型、从教书型向专家型转化。要实现这两个目标就必须使地理教师教育一体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地理教师专业化的基本要求
地理教师专业化的基本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理教师必须是专业教师 教师专业化首先是对教师专门职业的认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同时获得相应的资格认定,没有经过地理教师专业训练的人将不具备地理教师资格。
(二)地理教师要重视自身素质的发展 地理教师为了获得地理教育的成功,必须重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地理教师素质提高的专业化方向主要体现在加强地理学科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地理教学方法和技能,促进价值观和态度的学习。
(三)地理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终身的发展过程,是职前教育、新任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一体化的过程,地理教师为了不断适应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的新标准和新要求,就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努力抓住各种学习机会不断学习,使自己在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都能保持较高的专业水平。
【学习卡9-2】
“庸医”害人与“庸师”误人 生前做好事死后升入天堂,作恶多端死后下地狱。某江洋大盗因生前杀人越货,死后在十八层地狱赎罪。他以为自己罪孽深重已处于最底层。某日,偶然听到地下有人说话,就问:你是谁?难道比我造孽还多吗?答:我是庸医,经常开错药医死人,死在我手里的人比你多!江洋大盗说:我在十八层已苦不堪言,你那里更痛苦吧?答:当然比你苦,不过底下还有人呢!大盗愕然:难道还有更需要赎罪的吗,他原来是干什么的?答:是教师。阎王说医生医术不高是一个一个地夺人性命。而“庸师”误人是一群一群地杀人。 “庸师”误的是无数个家庭、无数代人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
三、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阶段
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即职前阶段、职初阶段和成熟阶段,如下图所示。

图9-1 地理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
(一)职前阶段
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职前阶段是指地理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以前的阶段,是在学校接受教育和学习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师的素质特点是:在知识内容上,以学习书本知识和间接经验为主;在知识和经验特点上,具有一般化和表面化的特点;在素质优势上,形成了教师所需要的一部分独特的优势素质。从我国目前中小学教师情况来看,地理教师的准备期少则9年,多则14 年甚至更长时间,以走上地理教师工作岗位而结束。
(二)职初阶段
职初阶段是指地理教师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由没有地理教学实践经验到初步适应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具备最基本、最起码的地理教育教学能力和其他相应素质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地理教师的素质特点是:在知识上,开始形成实际的、具体的、直接的知识和经验;在能力上,地理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开始初步形成;在素质上,水平还处于较低的层次,项目还不够全面和平衡。地理教师职业职初阶段结束的标志,是地理教师能够适应和胜任地理教育教学工作,能够基本上完成地理教育教学任务,得到学生的认可。适应期的长短、快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时间周期一般在1~3年。
(三)成熟阶段
这一阶段又可以分为发展期和创造期两个阶段。
发展期是指地理教师在初步适应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后,继续在地理教育教学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质,努力使自己达到熟练程度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地理教师的素质特点是:在素质水平上,向着熟练化、深广化方向发展,地理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在素质项目上,向着全面化和整体化方面发展;在素质倾向性上,由注重地理教师教的方面向注重学生学的方面转变;在地理教育教学水平和成果上,是工作自动化、工作效率高、能够比较自如地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
创造期是指地理教师开始由固定的、常规的、自动化的工作进入到开始探索和创新的时期,是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教学风格的时期。这一时期地理教师的特点是:在素质上,创新性素质获得发展;在活动上,具有探索性;在成果上,注意总结工作,形成自己的地理教育思想。
表9-1 教师专业化发展阶段表[2]
阶段名称 |
时 限 |
主要特征 |
1.从教前关注阶段 |
|
职前阶段的学生只是想像中的教师,仅关注自己。(我像教师吗?) |
2.早期求生阶段 |
|
教师主要关注的是自我胜任能力以及作为一个教师如何“幸存”下来,关注对课堂控制、是否被学生喜欢和他人对自己教学的评价。 (我能教好吗?) |
3.关注教学情境阶段 |
|
教师主要关心在目前教学情境对教学方法和材料等限制下,如何正常的完成教学任务,以及如何掌握相应的教学技能。(我怎样才能教好?) |
4.关注学生阶段 |
|
开始把学生作为关注核心,关注他们的学习、社会和情感需要,以及如何通过教学更好的影响他们的成绩和表现。(我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 |
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达到成熟期时限有长有短,少则3、5年 ,多则10年、20年)
四、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迫切性
(一)地理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2012)对中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明确详细的标准与要求,成为教师入职考试、聘用任职的基本依据。标志着我国中学队伍建设已经走上了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

图9-2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结构图
【课堂讨论】
结合《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结构》,交流讨论职前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容与途径。
(二)地理新课程顺利实施的需要
地理新课程时期,地理课程与教学确立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地理素养”等新课程理念,并构建了体现学生认知、能力、情意和谐发展的三维教学目标,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尝试开展多元评价、质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等。这些新理念、新目标、新方式与既往传统课堂教学的理念、目标与方式存在着诸多张力关系。但是,一方面出于地理教师的教学变革惰性,另一方面是新课程变革过程本身的探索性、过程性、复杂性与不完善性,地理教师对新课程教学文化还存在着诸多不适应,从而形成传统教学观与新课程教学观之间的文化张力。概括而言,文化张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旧教学观念的对冲。地理新课程时期,地理课程与教学确立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地理素养”等新课程理念,并构建了体现学生认知、能力、情意和谐发展的三维教学目标,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尝试开展多元评价、质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等。这些新理念、新目标、新方式与既往传统课堂教学的理念、目标与方式存在着诸多张力关系。不少地理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仍有着诸多困惑,甚至排斥和拒绝:传统的方法过时了吗?我还能“讲”课吗?需要每节课都探究吗?提问的方法是探究吗?现在提倡的方法是“新”方法吗?与过去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等等。[3]
理念认知与教学行动的落差。不少地理教师虽然认同新课程,却不知如何落实新课程,新理念接受快,但行动迟滞,理念认知与教学行动存在较大落差,表现出言行不一的教学行为特征。一方面反映地理内容难,另一方面又指责降低难度后地理知识系统性不够;一方面认为地理必修内容多、课时紧,另一方面又担心教材内容深度广度不够;一方面希望选修模块纳入高考命题范围,以保障其教学的落实,另一方面又指责选修模块成了事实上的必修模块,增加了教学负担,同时又限制了其它选修模块的开设,无法体现学生的选择权;[4]一方面认识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以测验以及考试与教师评价制度的制约,不得不从事与自己价值观不相符合的教学活动。[5]
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不对等。对比新课程前后地理教学期刊上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会发现地理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的认识已经有了跃进式发展:进行三维目标教学设计,利用问题情境开展教学,根据内容需要选择多样化媒体教学、尝试课堂活动生本化、互动化和多样化等等。然而观察地理课堂教学实践,真实的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设计显然并不能画等号:传统讲解—接受教学依然是课堂的绝对主角,教师极少采用自主、合作和探究方式进行教学,课堂教学看似热热闹闹,实则杂乱无序或者“启而不发”,知识课堂、应试取向、以考点代替知识点的教学动机依旧普遍存在。
(三)地理学科持续发展的需要
回溯我国中学地理教育史可知,我国地理课程地位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尤其是“教育革命”与“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初中地理教学中断了10年,高中地理教学则中断了25年。文革结束后,中学地理教育虽然随改革开放春风得以复兴,但是1993年高考科目取消地理,中学地理课、地理教师在一些学校领导及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迅速下降,中学地理教育再次走入困境,“到了近于崩溃的边缘”。[6]2001年地理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重新回归高考科目中,中学地理教学的宏观教学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地理教学面貌焕然一新,但是,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仍普遍存在于地理课堂教学中。[7]
我国地理课程之所以出现这种不稳定状态,除了国家政策因素和社会、家庭因素外,其深层原因还在于地理课堂教学效益低下与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低落的恶性循环所致。正如林培英教授所言:“教师是如何教,学生是如何学的?高考后,学生头脑中大量的地理知识流向如何?若干年后,这些学生的地理知识还保留多少?他们在中学所受的地理教育,在其工作、学习、生活中有多少和有什么样的作用?”[8]这一连串发问提醒我们,正是地理课堂教与学的本质问题没有搞清楚,才造成了课堂教学动力不足与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恶性循环,这个恶性循环又是我国地理课程地位不稳定的深层原因。夏志芳教授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地理课堂教学动力不足的原因:一是教师照本宣科,讲解枯燥,脱离实际;二是教学要求过分强调知识记忆,对地理学习智力价值的挖掘严重不足;三是教学手段单一陈旧,学生不能直观感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地理事物。[9]
诚然,课堂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体场域,激发学习动力的首要场所就在课堂。如果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低下,不仅无法保证地理学习的效果,也不能实现中学地理为学生终身学习地理打基础的教育目的,这也就必然会影响到地理课程的可持续性发展。在向“学习型社会”迈进的过程中,学校应进一步赋予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学会学习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好奇心。[10]如果最初的教育提供了有助于终身继续在工作之中和工作之外学习的动力和基础,那么就可以认为这种教育是成功的。地[11]理教师专业化发展是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教师自我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地理学科持续发展与课程地位稳定的基本要求。
【学习与实践】
走访所在地区中学地理教师,归纳总结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并分析影响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
参考文献:
1.刘 微. 教师专业化: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中国教育报,2002-01-03.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教育学基础[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20.
3.林培英. 学校地理教学方法的变革——我国地理课程变革中的继承与发展之教学法篇[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0.
4.仲小敏. 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及张力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0(3):58.
5.周 波. 对教学价值冲突研究的审视[J].中小学管理,2011(6):39.
6.林培英. 目前我国中学地理教育面临的困境与机遇[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4(9):4.
7.李青霞. 基于ARCS模型的地理学习动机设计[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6):113.
8.林培英. 目前我国中学地理教育面临的困境与机遇[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4(9):5.
9.夏志芳,陈大路. 兴趣:地理宝库之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8(Z1):1.
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8.
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