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书 
 教学思想 
 课程发展 
 教学条件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介绍 >> 教学思想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资源建设依据“MOOCs”课程开发方式,课程教学整合了面对面的大班教学与基于web的网络教学的各自优势,采取混合课堂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扎实教学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研究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卓越地理教师为目标。本课程教学特色

1.现实课堂与网络课堂有机结合

现实课堂以导师大面积讲授为主,学生合作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相辅,课堂教学活动由“呈现先行组织者—出示教学目标—集体讲授—课堂讨论与练习—复习回顾—课后拓展与思考”等环节组成;与之相对应,学生活动系列包括“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建立学习心向—认知同化-知识迁移与巩固—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等环节。高起点、高立意、有深度、有创见的讲解分析,不仅有益于学生有限时间内获取高密度、大容量和富于逻辑意义的学科知识,这个过程也是导师发挥范例迁移和品质陶冶的过程。

网络课堂以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化学习为主,学生学习活动包括“网上自学—在线交流—专题研讨—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等环节;与之相对应,教师活动系列则由“提供学习资源—学情调研—在线答疑—活动协调—学习评价”等环节组成,导师或助教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多向互动,指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全过程参与。网络课堂在促进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科研能力、增进学情了解与教情反馈方面发挥了大班课堂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

2.全过程参与式学习

混合课堂注重学生的全过程参与式学习。运用系统科学的有序原理,循序渐进地创建了一个由“教学情境分析”、“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资源准备”、“大班课堂教学”、“网络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评价”等教学环节相互承递的完整教学过程,每个典型环节也是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小型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优化。

现实课堂中,教师合理调控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之间的比例与结构,在讲解—接受教学模式之外,又适当结合自学—辅导教学模式、讨论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参与—活动教学模式和角色扮演教学模式,确保学生的主体参与式学习。网络课堂中,教师通过“课程在线”平台、QQ群、YY语音聊天工具等,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库”包含《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混合型课堂教学大纲、各章节的PPT课件、教学资源(专家讲座、名师讲课视频、优秀学生成果、地理教学论文等),形成一个共享式教学资源课件包,作为学生课外学习的教学参考和辅助资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提供充分的条件支持;“课程通告”、“课程讨论”、“在线答疑”、“网上作业”、“小组学习”等栏目为学生开展各类学习活动提供环境与条件。

3.突出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以培养具有教学反思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卓越地理教师为主,同时又兼顾为部分本科生攻读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作理论奠基。这两方面均需要本科生具有较强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因此,本课程非常关注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需要,适时组织与安排几次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课题既可由学生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效发展了从事研究性学习所具备的诸项能力,也体会到从事地理教学与研究必须具备的严谨务实态度,并近距离的认识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艰巨性、持久性和复杂性,明白作为一名准地理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4.坚持过程性评价

要想确保混合课堂教学的成效,坚持实施过程性评价是关键。在现实课堂中,除了通过点名等方式监控学生的学习外,教师更主要地是通过研究性学习、小论文写作、网上讨论、课堂表现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与反馈。对于那些上课能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小组讨论表现优秀的同学要给予特别关注与表扬,并做出记录,作为期末成绩考评的权重之一。在网络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小组学习”、“课程讨论”、“网络作业”等活动的检查与批阅,对学生的成绩作出即时评价,并作出公示,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与不足,知道自己学习进步情况在班级中的位次,为下一阶段的发展与进步矫正方向、端正态度。

过程性评价让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活动能够真正基于学情而教,教学活动开展稳扎稳打、有条不紊,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与积极性都明显提高,避免了既往的逃课现象和一次期末考试定成绩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