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章概要与学习目标 
 各章重难点 
 教案文本 
 教学设计 
 演示文稿 
 教学录像 
 习题库 
 学术报告 
 参考资料 
 媒体素材 
 网站链接 
 拓展资源 
 其他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文本 >> 正文

第一章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绪论 第三节

2018年01月21日 10:05  点击:[]

 

第三节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基础与研究任务

关键词:发展基础    研究任务

一、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基础

(一)地理科学基础

地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显然,没有地理科学也就无所谓地理教育,没有地理学科课程设置。地理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依据地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地理教育的基本内容必须取材于地理科学。因此,地理科学是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科学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讲,地理科学的水平决定着地理教育的水平。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1]

学习卡片1-6

地理学必须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地理学架起了沟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桥梁,地理学的问题与很多学科都用关,从地质学、水文学、生物学到历史、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和其他学科,这样地理学是一个跨学科的科学。将地理学研究及其全部内容结合到历史、社会学、政治学或其他学科中会导致课程安排中内容过多而且将导致地理学内容的削弱。这些多学科课程是导致广泛缺乏地理知识的重要原因。为了保证我们年轻一代着实为将来作好准备,地理学必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必须由受过专业地理教育的教师来讲授,同时必须属于学校课程安排中的核心课程。

——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著,冯以浤译.地理教育国际宪章[J].地理学报,1993(4).

认识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地理科学基础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地理课程设置、地理教材编写、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地理教学原则的制定等问题,要体现地理科学的特点。“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地理科学中公认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事实以及最新成果,并且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还要受制于社会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2]。其次,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指导教学实践。地理科学的地理图表方法、综合分析方法和野外地理考察方法等,对指导开展有效的地理教学具有重要作用。第三,地理教师必须具备厚实的地理科学专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随着地理教育发展的需要,还要求地理教师的教学素养要不断提高,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不断地进行地理科学知识的更新。了解和熟悉地理科学的新成就、新进展,才能更好地开展地理教学实践。

(二)教育哲学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是研究地理教育目的和教育过程的方法论基础。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由此,教学矛盾是教学过程运动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地理教学过程中的矛盾不仅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普遍存在的,地理课堂教学运行与发展的动力源自教学系统内部诸因素的一系列矛盾运动,各种矛盾辩证地运动,不断打破和重新确定系统中稳定和不稳定的矛盾平衡状态,从而使地理课堂教学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3]

地理教学过程包含着诸多矛盾,而“教师教”与“学生学”则构成了地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在一般情况下,这一矛盾影响和制约着其他诸矛盾,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在教与学的矛盾冲突中展开。由陈澄主编的《地理教学论》(1999)引用并肯定了前苏联教学论专家达尼洛夫关于教学过程动力的观点:“构成教学过程动力的,是随着教的进行所提出的学习课题和实践课题同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4]并进一步揭示了地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关系:在教学过程这个由教师和学生构成的一对矛盾中的统一体中,学生处于第一重要的主体地位,教师则处于主导地位,是使学生和教材有效联系起来的一种中介力量。[5]袁书琪在其论著《地理教育学》(2001)中也指出,师生之间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学相长的矛盾运动,是地理教学过程持续发展、逐步提高的根本动力,地理教学过程是在师生互动的不断循环往复中运行的。[6]王树声在其《中学地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2006)一书中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这一对矛盾的转化,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因为学生由不知转为知,要靠教师的外因起作用;但学习成效如何,却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需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提出问题,揭示矛盾。[7]

以辩证唯物主义矛盾论为指导,研究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基本矛盾,使教学过程可以控制、可以影响的力量,这是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三)课程论与教学论

地理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实践,必然要在一定的课程论与教学论原理指导下进行。而教育理论要对学科教学起指导作用,也必须将一般的课程理论和教学原理学科化。

课程论大致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学生中心课程论、学科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学科中心课程论指导下的教材设计以学科体系为着眼点,以学科知识为中心,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进行知识的组织和编排,以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目的。学生中心课程论主张应该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动机和需要、能力和态度等为基础来编制课程。强调和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及学习体验;注重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选择课程内容;强调课程不是外在于学习者或凌驾于学习者之上,而是与个人的经验相联系,突出课程与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社会中心课程论认为应该围绕当代重大社会问题来设计和组织课程,而并非关注学科的知识体系。当代社会的问题、社会的主要功能、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以及社会改造和社会活动计划等应当成为课程关注的重点。

教学论可大致概括为哲学取向的教学论和心理学取向的教学论。哲学取向的教学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目的和教学手段,即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和以什么样的方式培养人的问题。主要表现有:教学目的以知识道德为本;教学内容以学科科目为本;教学过程以知识授受为主。心理学取向的教学论是以科学心理学,尤其是学习心理学为基础的教学论。其代表理论有: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

二、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研究任务

(一)了解地理课程目的和功能

比较我国不同时期的地理教学大纲和地理课程标准,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的地理教育的目的和功能是有差异的。它体现了地理教育的时代性和社会需求。比较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地理课程标准或地理教学大纲,可以看出不同国家的地理教育的目的和功能也是有差异的,这是因为,国情不同对地理教育功能的定位也是有差别的。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地理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阐明地理学科的性质,阐明符合时代需求的地理教学的地位和功能。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课程目的和功能研究,需要说明地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本内涵,阐明“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反映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当代地理教育的基本目标和基本理念,体现对地理教学实践具有引领作用,导向作用。

【标准链接】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2003.

(二)掌握地理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如何实现地理课程的目的,体现地理教育的功能,需要以地理教学内容为载体。不同时期的地理教学内容与形式是不同的。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要研究地理教育发展规律研究、通过地理教育的国际比较、阐释地理科学发展的时代特点,结合学生身心发展和社会需要,为学校地理课程设置、地理课程标准的制定,地理课程内容与形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地理教材的编写,为地理教材的编写提供理论指导;进行地理教材的跟踪比较研究,为地理教材编写质量提升提供指导。目前,供使用的高中地理课改新教材有“人教版“中图版”“湘教版”和“鲁教版”共4个版本,跟踪比较研究可以围绕以下问题展开,如:高中课改地理新教材落实“三维目标”的跟踪比较研究;高中课改地理新教材中改变学习方式的跟踪比较研究;高中课改地理新教材中教材科学性与时代性的跟踪比较研究;高中课改地理新教材中教材教学性的跟踪比较研究;高中课改地理新教材中教材教育性的跟踪比较研究;高中课改地理新教材中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跟踪比较研究;高中课改地理新教材中卫生学、美学方面跟踪比较研究;高中课改地理新教材编制的基本理论和高中课改地理新教材编制的基本方法研究等。

(三) 学习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是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基本资源。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要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研究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落实基础教育改革倡导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研究三级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整合。

(四)学习地理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地理教学过程系统是由地理课程、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反馈与评价,以及教学环境等多个因素组成的功能系统,各个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要研究地理教学过程系统因素的内在联系,揭示地理教学规律,指导地理教学实践。

  教与学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讲是教师教的心理活动与学生学的心理活动的基本过程。“教育和心理学的密切关系已成为一种常识”。高中地理新课程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要求等方面与课改前的高中地理有诸多方面的变化和创新发展。高中地理课程环境的变化必然引起高中地理教与学的心理发展和变化。因此,地理教师的心理学素养、创新教学理念的形成、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符合心理学的规律成为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重点。学生是地理教学系统中的核心因素。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求下,如何针对高中生地理学习的心理特点,包括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情感态度、价值取向、认知结构、个性差异、地理智力、创新意识等特点,开展教学实践,都需要心理学的理论指导。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与学的心理研究可以围绕下列问题展开:地理新课程教师心理特征研究;地理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心理机制研究;高中地理新课程下学生地理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研究;高中地理新课程学生地理学习的认知特征研究;高中地理新课程学生地理学习的个性差异研究;高中学生地理学习潜能开发与提高学习效能研究;高中地理必修课程的地理学习心理研究;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的地理学习心理研究;优化地理过程减轻学业负担的心理学研究;学生地理学习倦怠的心理机制与干预策略研究;高中地理学困生的学习机制研究;学习理论的地理教学应用研究等。

地理教学方法与技能是完成地理教学任务的手段和形式。通过研究地理教学方法与技能,包括媒体的选择与运用、尤其是创新教学的方法和技术、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地理教学方法和技能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地理教学的效果。

(五)了解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认为: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地理教师作为一个职业,有很强的社会性和专业性。它具有社会性,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责任意识,崇高的职业道德感。它具有专业性,不仅要求地理教师要有宽厚的地理专业知识、而且要有教育意识、学生意识、服务意识、发展意识和专业精神。这些基本意识和素养是地理教师在教学生涯中不断生成的。

地理教育实践表明,地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的时代,地理教师的素质结构也有较大区别。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地理教师成长与发展,主要是探讨地理教师有效成长与发展的途径和策略,通过提高地理教师的素养,更好地促进地理教育教学的发展。

地理课程改革带来的课程环境变化,既给地理教师提供了充分展示教学智慧的宽广平台,创造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新的甚至是严峻的挑战。研究高中地理新课程与教师成长是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不可逾越的时代命题。深化高中地理新课程与教师成长及教学行为变化研究,要能够为在全国推行高中地理新课程,促进地理教师更好更快成长提供示范。这些研究,如:新课程下促进高中地理教师成长的机制研究;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师教学行为特征研究;新课程优秀高中地理教师教学经验研究;新课程专家型地理教师与普通地理教师教学差异比较研究;新课程地理教师角色调适能力的成长与实践研究;新课程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成长与实践研究;新课程地理教师探究教学能力的成长与实践研究;新课程地理教师反思能力的成长与实践研究;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标准研究;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评价标准研究等。

【标准链接】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2003.

【复习与思考】

1.我国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试分析各发展时期的特征。

2.选择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对象中的一个要素,说明研究该要素对促进地理教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3.选择高中地理新教材中的一节内容,说明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意义 。

4.走访附近中学地理教师,了解当前地理教学中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拓展资源】

(一)课程支持参考书目

1.李家清.新理念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

2.陈澄.新编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夏志芳.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4.袁孝亭.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5.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鲁教版等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科书;

6.《地理教学》、《地理教育》、《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等杂志相关文章。

(二)课程支持网站

(一)国外课程支持网站

美国:

1.http://www.edexcellence.net/

该网址有关于美国各州地理课程标准的评价、地理课程与历史的整合以及2001年地理教育进展评价等资料

2.http://nces.ed.gov/nationsreportcard/geography/

该网址介绍美国2001年地理教育进展评价

3.http://www.nationalgeographic.com/expeditions/lessons/

该网址介绍美国的地理教学设计

4.美国国家地理:www.natgeo.com.cn/

英国:

资格与课程:http://www.qca.org.uk/

(二)国内课程支持网站

1.地理学科网:http://www.jb1000.com/Subject/Dili/

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网:http://www.jwdili.com/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http://www.pep.com.cn/

4.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http://www.kcs.ecnu.edu.cn

5.中国地理教师盟公益网站

6.中国国家地理网 http://www.dili360.com/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М.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

2.陈 澄.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М.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9.

3.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М.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13.

4.[日].柴田义松著, 钟启泉译. 教授技术:教学论入门·现代教学论发展[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

5.陈澄主编. 地理教学论[М.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48.

6.袁书琪主编. 地理教育学[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3.

7.王树声著. 中学地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М.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

上一条:第一章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绪论 第二节 下一条:第二章 中学地理课程发展 第一节

关闭